王炎松 武漢大學城市與設計學院教授
為什么要聚焦金溪古村落?因為它們在古建筑學、人文傳承上的價值。
有人把金溪古村落定位為徽派民居,這是不準確的。它屬于典型的贛派民居,而且從材料到工藝、裝飾包括空間格局又在贛派建筑中自成一派。徽州民居以黑白兩色消融于山水環境中,就像一個清冷娟秀內斂的女子;金溪有青瓦、缸瓦,用青磚、紅石、青石、白石,它精細儒雅且有豐富的色彩和質感,接地氣,比較“暖”。
金溪有留著村門村墻、講究風水選址、擁有防衛格局的保存較好的傳統村落近100座,有的村落擁有100多棟明清古建筑,從建筑學角度看這是非常罕見的。金溪古村落保留大批磚雕、木雕、石雕,因為擁有非常好的雕刻材料印山石,其建筑石雕集合了鏤雕、圓雕、浮雕、透雕等多種傳統工藝,精美絕倫。
由于金溪古村落絕大多數為宋代選址立戶,明代營造興盛,清代穩定完善,所以集中了理學、商幫文化、科舉、鄉紳文化、家族文化等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要素,具有非常高的人文價值。當地盛行兩種人文建筑裝飾,一是科舉文化,大多出現在明代牌坊和民居門楣;二是節孝內容,跟徽州較像,主要出現在清代牌坊。門楣的“進士第”“科甲第”“科第”數量龐大,折射了這個小縣多產進士、舉人等科舉人物的文化底蘊。
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曾捐款并指導當地一座建于萬歷二十五年(1597年)的明代祠堂和明代官廳的修繕,深刻感覺到當地政府、企業家已經達成了保護古村落的高端共識,建立起了技術指導和溝通機制,也培育了一批能修繕老房子的技術團隊——他們沒有刷油漆、扮新扮靚的行為,最多爛的換掉、缺的補上、歪的扶正……對歷史信息盡量原真性保護。
當地要做文旅融合的合理開發,我認為是可以理解、也是可行的。古村落的“空心化”問題,人身上所承載的非遺技藝因人才流失而湮滅的問題,在當下也是非常突出的。一個縣的財政力量無法長期維持100個村子,當地百姓需要自己的造血機制,村民回流就要基于旅游業做大。
目前來看,金溪還沒有成為旅游熱點和目的地,我認為這恰恰是金溪冷靜確立自己定位的絕佳時機。畢竟,全國這方面的失敗事例太多。如湖南鳳凰古城、徽州的西遞宏村甚至蘇州園林這樣歷史上的富裕之所、文脈之地,現在也飽受俗氣、商業化的詬病。
首先,如果能控制好開發強度和技術標準,我們就可以摸索開發古村落的途徑。政府應將開發嚴格納入規范管理,由誰開發、怎么開發、開發得好不好都要有評價標準并配套獎懲機制。其次,金溪的古建筑不能當成高檔會所、大旅館去運作,發生居住性破壞。再次,基于金溪的人文傳統,它的業態應是文化氣息濃郁的,如設立大學研究基地、大企業文化創意基地、研學基地等,發展會展和學術交流活動。
金溪的價值不僅在鄉村振興,也是人類的共同文化財產。有些應該進行純保護,作為廢墟公園留給后代;部分可以拿出來嘗試不同的文旅模式,從目前大坊村、游墊村的實踐看,當地政府主導的文旅開發還是比較穩健的。 (顏 莊 整理)